探测系统技术

海洋观测设备核心配置与技术保障方案

 

一、团队人员保障:

1.波浪能滑翔机在3级海况及以下可进行布放回收、海上运维等保障。

2.团队提供岸站终端监控软件,包括观测海域态势实时显示,目标显示分析,数据回放,结果报告生成,任务总数据库管理等功能。

3.提供任务期间获取的原始数据集和任务工作日志,包括任务态势、系统状况以及数据资料当日汇总等。

4. 数据分析:

(1)提供数据处理软件,支撑岸基值班人员(含操控与判情人员)全时对设备回传探测数据进行分析;

(2)提供设备所在点位周围15km范围内海洋气象、波浪及船舶AIS信息;

(3)可详细分析重点目标信号,提供属性研判结论;

(4)可在每阶段任务结束后组织专家进行集中数据分析;

(5)自定义数据格式,与数据处理软件匹配。

5. 可自行选定部署地点,提供岸基运行监控终端两地部署服务。

6. 免费提供设备操作使用及数据分析处理培训服务。

7.可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预案,执行设备数据销毁、遥控自毁等操作。

8.免费提供设备维修、轮换及失能失效设备打捞与补充等服务。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在24小时内具备提供服务条件(含作业母船)。

9.可免费并及时开展设备相关舆情应对。

10.提供数据分析与报告拟制。

11.除声学载荷外,还可根据客户要求搭载其他任务载荷(如CTD等)。

二、系统功能

1.具备声学探测、电磁探测、光学探测及信号/数据自主回传功能;

2.具备岸基姿态显控、任务规划功能:

1)波浪滑翔机控位能力:在指定2海里×2海里海域范围内总驻航时间不小于任务周期的85%;

2)卫星数据传输成功率100%;

3)数据采集正确率:多艇能正确跟踪显示目标的成功率不小于80%;

4)虚警概率不大于10%;

5)具有完整的态势显示和结果报表生成能力。

3.在失联达24小时或其他设定条件下,具备远程指令或自动数据清除、数据自毁、存储区自毁、平台自沉等一系列安全功能。数据清除采用数据覆写方式,清除后数据难以恢复,存储区自毁采取高压瞬间烧毁存储芯片方式,自毁后芯片不可读写,无法使用。

4.具备远程控制平台应急自沉功能;

5.具备数据加密功能;采用AES加密算法,加密内容包括设备控制指令、时间信息、经纬度、电压、姿态信息、目标信息等。

6.具备水下挂载设备释放功能

7.具备无线电检测、AIS船舶识别与自主避障功能

8.具备主动电磁隐没功能;

9.具备甚高频电磁信号探测能力,探测距离≥5km;

10.具备光学探测能力,可见波段,能见度≥1km;探测距离≥1km;

11.设备标识:部件、元器件及平台本体均无敏感标识(可提供安全测评报告)。

三、技术指标

  1.波浪滑翔机移动平台指标:

水面艇体尺寸:长度3.05m;宽度0.7m;

水下驱动单元尺寸:长度1.9m;宽度1.43m;

最大水中速度:6.29kn;

续航时间:声学载荷24h全天候开机情况下,海上连续工作时间:951天;

位置控制精度:4.5m@0.5~1.3kn海流@3-4级海况

有效载荷:550kg;

电池容量:10272Wh;

太阳能电池功率:555W(峰值);

输出电压:24V~28V。

  2.卫星通信与定位技术指标:

定位方式:北斗定位方式;

通信方式:北斗三代短报文通信、天通通信方式;

平均功率:≤2W(待机),≤45W(峰值发射功率)

北斗通信容量:220字节/分钟;北斗数据自主回传时间间隔:≤5min/组。

  3. 声学载荷技术指标

声学载荷传感器基元数:24;

声学载荷自噪声:32dB@1kHz;

声学载荷探测频率:覆盖10Hz~200kHz;

声学载荷数据存储容量:8T;

声学载荷24bit采样,最大采样率:1.5MHz;

声学载荷目标测向性能(3dB波束宽度@500Hz):5°;

在良好水文环境条件下,声学载荷典型探测距离:

2.2km@95dB@1kHz;

6km@105dB@1kHz;

22km@115dB@1kHz;

全系统(各艇间)数据采集时间同步精度:5ns;

声学载荷终端具备显示跟踪目标方位信息、特征频率信息、Demon信息、多艇目标方位交叉定位信息的功能;

支持24小时全天候开机值守;

声学检测单元吊放深度:214m。

  4.集群观测阵列技术指标

节点数量:可调,最大支持30个节点;

节点间距:可调,调节范围覆盖5km~10km区域。

  5. 无线电检测载荷技术指标

接收频率范围:8kHz~8GHz;

具备对特定信号识别和解译的能力,可识别信号种类2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