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山东省特色差异化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与发展院长/主任论坛在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电子工程学院主办,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宗旨,汇聚了省内10所本科院校和2所专科院校集成电路相关的学院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一线教师代表,以及6家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领域的企业代表。论坛围绕院校底蕴特色转化为育人优势为主题,从经验分享、路径研讨、生态共建三个方面展开深度探讨。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郑海永主持论坛。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电子工程学院教学院长任新敏发表开幕致辞。任新敏表示,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海洋+集成电路”的跨界融合为产业提供了广阔应用前景。中国海洋大学依托海洋学科百年积淀,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中突出海洋特色,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产教融合实践等举措,已构建起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链。希望各位专家借助此次论坛,充分交流、深入研讨,共同为破解领域难题、促成跨界合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郑海永(左)主持论坛,任新敏(中)致开幕词,刘发永(右)作报告
论坛上,中国海洋大学集成电路专业负责人刘发永分享了学校“海洋芯”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反思。刘发永表示,面对集成电路专业起步晚、实验条件不足、师资稀缺等共性难题,学校精准施策:创新推出“三培养线”课程体系以筑牢学科根基;与龙芯中科、青软晶尊、常州奥施特等企业合作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有效破解了实验教学难题;推行“企业伴随式”师资培养模式,由企业工程师与校内教师共授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在全国集成电路相关赛事中表现突出,参赛队伍从2023年的2支增至2025年的48支,国奖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从每年1个增长至每年9个,本专业保研、考研、以及就业连创佳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齐鲁工业大学、空天信息大学(筹)、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鲁东大学、临沂大学、聊城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山东省集成电路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十五五”规划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窗口期。论坛倡议,当前省内多所本科、高职院校已开设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校企共建、推广成熟教学模式、推进校校资源共享,实现师资互派、设备互通,共同打造山东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品牌。常州奥施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青岛青软晶尊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紫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曾益慧创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同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会代表分享了企业在集成电路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在实验环境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及教材建设、科研等方面提供了多维度的合作思路,为高校与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宽了路径。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校校、校企之间的深度对话构建了有力平台,为破解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痛点、探索特色化发展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下一步,各方将以论坛为契机,持续深化合作,凝聚发展合力,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培养更多堪当时代重任的卓越工程人才。
通讯员:郑海永 刘发永 刘艳
初审:徐君岭
终审:宋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