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3月20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在崂山校区信息北楼召开“DeepSeek在本科课程教学中的思考与应用”专题研讨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部部长董军宇、学部各学院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青软创新科技集团专家代表及学部一线教师参加会议。学部副部长顾永建主持会议。
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仲国强教授以“DeepSeek概述”为题作主题报告。他介绍了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发展历程,梳理了DeepSeek在多模态理解、知识推理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现场展示了综合使用DeepSeek和Kimi两个AI工具快速生成PPT演示文档的方法。
学部电子工程学院冯晨老师分享了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AI完成创新式教学设计的实践案例:使用DeepSeek辅助设计了电子元件中电容和电感的对偶性教学。她介绍了如何引导式地使用提示词让AI生成所需要的内容,以及如何进一步细化提示词来优化AI的回答。
学部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于佳分享了大学物理教研室将人工智能与大学物理教学深度融合,依托雨课堂平台接入DeepSeek大模型,结合大学物理课程群专属知识图谱、能力图谱、问题图谱,打造“24小时智能学伴”、智能备课助手、智能讲伴、资源检索等功能模块组成新型智慧课程体系的探索。
青软创新科技集团研发总监张昊作了《大模型赋能教学和研发方面的探讨与实践》主题报告,介绍了AI编程工具、AI辅助编程和AI辅助数据处理案例,AI编程未来技术和发展趋势,AI赋能高校科研和教育,以及使用AI的一些安全性注意事项。
主题分享环节结束后,与会教师就本科课程教学中使用AI的心得进行了交流分享。与会教师普遍认为,在高等教育中,需要从“怕学生用AI”,跨越到“怕学生不用AI”。高校教师也应在教学中拥抱AI,让AI作为教学“智能脚手架”,把教学效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次研讨会通过专题报告、案例分享与圆桌讨论等形式,就大模型技术在教学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展开深度交流,为学部本科教学改革注入了新动能,也勾勒出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大模型辅助高等教育转型的清晰图景。
通讯员:王乐水
初审:徐君岭
终审: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