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信息地对抗——辩论赛八进四复赛

文章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14-11-15浏览次数:67

       (本站讯)  11月15日上午9:50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号演出厅迎来了精彩纷呈的校辩论赛八进四复赛的比赛。法政学院李湛、王海燕老师,外国语学院陈士法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选手们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烈对抗,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代表队赢得了比赛。

 

正方: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代表队;

正方观点:杀一救百是正义的行为;

反方: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代表队;

反方观点:杀一救百不是正义的行为;

 

      随着比赛的正式开始,正方一辩朱贝儿开篇立论,从社会道德价值观、生命价值观和理性的思考与判断三个方面,运用鲜活的例子,向我们论证了“救百”是趋势,也将发展为必然,杀一救百是为了保证社会总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的选择,判断一件事正义与否,不应该以个人的感性思维为主导,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反方一辩杜浩然则认为杀一救百不是正义行为,我们不应该将生命量化,虽然杀一救百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但并不代表这就是正义的,不能以动机来判断一件事的正确与否。正方四辩孙兆丹则质问对方若不以数量来测量杀一救百是否正确,那以什么来衡量呢。

 

      接下来双方均有针对性的对对方进行了驳论和对辩。正方二辩蔡云翔认为在被限制的条件下杀一救百是正义的行为,不能割裂“杀一”与“救百”这两个词语的关系,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正义,正义的定义是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反方二辩丁杨则不认同对于定义的标准应该变化这一观点。双方互相质问,对于利益的考量和考量的标准,“一”和“百”到底是否有区别,自愿与被动的关系等话题进行了激烈讨论,双方辩手应答快速而激烈,精彩绝伦,比赛空前火热。

 

      正方三辩刘昊认为:我们不应该以一个情景之外的旁观者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衡量任何情况,正义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正义没有绝对的标准,正义,自在人心!反方三辩王碧颖认为杀一救百是不公正的,是不有利于人民的,不能逼迫人们来同化正义的标准,“杀”与“救”不能分割开,“杀”不符合社会价值观。双方三辩在本环节中针锋相对,均显示出了自身的良好心理素质和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接下来在最精彩的自由辩论中,双方剑拔弩张,根据本方所持观点慷慨陈词,针对对方暴露出来的种种漏洞进行反驳。正方从战争、革命、长征、当今社会问题认同感的改变等角度举例说明了杀一救百是正义的行为。而反方则认为在危机的情况下杀一救百不是正确的抉择,正义自在人心,但唯心主义是不被马克思主义者所接受的。双方还对利益与数量的考量进行了激烈辩论。牺牲与拯救该如何抉择?一个人是否愿意牺牲自我?杀一救百是合理还是被迫?如果杀一救百不正义,杀一救百侵犯了人的生命权,那么正义的不合理是否就成了一种不能摆脱的命运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最后双方四辩根据本方论题再次做了总结,反方四辩支明运用精彩的例子,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不能以正义之名抛弃任何一条生命。正方四辩孙兆丹认为,杀一或杀百,都会有无辜的生命牺牲,那岂不是怎么做都是非正义的?我们不能倡导这种消极的价值观,在取舍两难,进退维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做出最符合人类发展的抉择。辩论结束后,点评嘉宾李湛老师点出了各方的优势,同时对不足的地方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主席宣布最佳辩手为反方四辩支明。本次辩论赛获胜方为正方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代表队。辩论赛八进四复赛至此圆满结束。

 

 

记者:孙勇  摄影:解凯

信息学院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