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3日,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三下乡调研队伍——中国海洋大学赴满洲里实践团,前往满洲里开展了为期3天的的实践调研活动。本次三下乡暑期实践以“一带一路下满洲里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调研满洲里口岸,找出口岸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并通过研究分析为我国沿边城市的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助力沿边口岸建设。
7月11日当天上午,团队前往互市贸易区进行考察,以期了解口岸经济的整体背景和发展形势,为后期进一步的探索打下基础。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保税区A、保税区B及储货仓库,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们感受到中俄贸易的繁荣与欣欣向荣的前景。在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介绍到,互市贸易区主要针对的对象是边民,交易物品主要包括日用品及食品,主要的发展目标就是丰富便利中俄两国边民的生活,带动两地边境的经济发展。
下午,团队来到满洲里综合保税区进行调研。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政府对保税区政策的制定一直以出口为导向。谈到满洲里当地贸易形势时,工作人员讲道,满洲里地广人稀,是为数不多的贸易逆差口岸,所以如何刺激出口贸易,拉动口岸经济增长仍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行后,当地政府也积极制定相关政策,致力于进一步刺激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发展。
7月12日上午9点,团队成员来到满洲里新运对外贸易运输代理公司,采访了其公司负责人。通过采访,团队了解到新运公司正是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发展起来的。首先,由于满洲里及内地政府穿针引线,极力推动,实现了企业“中欧班列”项目的成功运行;其次,满洲里车站集装箱快速换装、积极组织发运,使得通关效率大大提高;最后,物流企业高效的协调运作、稳定的货源、运输线路的畅通和各物流节点高水平的操作也给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之后,团队来到铁路联检大楼的物控科,针对“中欧班列”相关的问题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 2016至2018年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促进下,中欧班列发展迅速。2018上半年,满洲里口岸通关的中欧班列有748列,同比增长15% 。谈到“中欧班列对当地企业对外贸易的影响”时,工作人员讲道,在满洲里当地主要是由“中欧班列”通过提高通关效率、缩短班列滞留时间来节省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7月13日团队抵达最后一站呼伦贝尔旅业旅游集团,与公司副总裁兼满洲里互市贸易区董事长魏总进行了深度访谈。魏总告诉我们,呼旅集团正在紧跟“一带一路”建设“顺势而上”。
满洲里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口岸以及中俄互贸核心的节点城市,承载着中俄两国大部分的货运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满洲里这样具有特殊区位优势的口岸城市具有十分重大且实际的意义,特别是对当地经营对外贸易的相关企业,无异于乘上一辆发展的快车。
魏总所在的呼旅集团在2016年6月承接了中俄互贸免税区建设的一部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根据海关和边检等部门的要求,集团总共投入了两亿元人民币进行互贸区的投资和建设,为满洲里中俄互贸口岸成为中国领先口岸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至此,中国海洋大学赴满洲里实践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一带一路”建设5年来,沿线各地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民心相通不断促进,建设成果丰硕。在满洲里的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满洲里对外贸易的基本经济形势和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经济背景,收获颇丰。相信在未来,相关部门将制定政策更广泛地招商引资,“筑好巢穴引凰来”,并利用好的国际环境助力口岸经济发展,让人民更幸福,让明天更美好。
通讯员:弋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