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交流会在青岛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举办,以“AI赋能,智创未来”为核心理念,旨在汇聚全国高校人工智能领域智慧,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产业融合等关键议题。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部长董军宇,长沙学院副校长、湖南大学教授阳王东,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卜佳俊,同济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苗夺谦,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夏桂松,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岩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院长张洪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朱旗,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郑渤龙,山东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助理辛鑫,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系副主任况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学院院长庞善臣,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梁永全,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王景景参加会议。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董兴辉主持会议。
董军宇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背景与发展愿景。他表示,希望以此次交流为起点,与全国高校携手,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上协同发力,为打造全国人工智能示范应用新高地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为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参赛队伍代表,阳王东表示,大赛与交流会搭建了优质的交流协作平台。未来,将继续深耕技术前沿、攻坚行业痛点,以扎实的创新成果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为科技进步与社会赋能注入青春动能。

报告环节,卜佳俊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浙大探索与实践进行”为题作主题报告,分享了浙江大学立足AI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等方式,强化学生基础能力与创新应用素养的探索与实践。卜佳俊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行业发展趋势,完善培养机制,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人工智能领域复合型人才。

苗夺谦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计算机视觉的发展作主题报告。报告立足行业前沿,系统梳理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技术演进脉络与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相关技术创新、产业应用及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圆桌讨论环节共设置两大议题。
围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大模型时代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如何建设好人工智能学科?”这一议题,夏桂松、张岩峰、郑渤龙、朱旗、辛鑫、董兴辉等高校专家学者,结合各自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办学实践、学科布局与人才培养探索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各位专家聚焦大模型带来的教育变革,围绕课程升级、产教融合、实践培养、跨学科协同、师资建设等关键方向,分享了办学经验与前沿思考。

围绕“青岛市特色产业(海洋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低空经济等)如何借力AI学科实现创新突破?”这一议题,张洪艳、王景景、庞善臣、梁永全、况琨、董兴辉等高校专家学者,聚焦青岛特色产业痛点与需求,就AI与产业融合路径、技术攻关、产学研协同等关键问题交流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应以AI学科为支撑,破解海洋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难题,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研发中心、联合育才等方式推动技术转化,助力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交流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围绕会议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思想碰撞。各位专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分享了前沿成果,剖析了行业发展痛点,提出了兼具针对性与可行性的观点建议,为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凝聚了共识、提供了思路。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专家参加会议。

合影
通讯员:王文旭 图:王乐水
初审:徐君岭
终审:宋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