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1-05浏览次数:4381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起源于1930年成立的国立青岛大学物理系,王淦昌、束星北等科学家曾在此执教。1959年,原山东大学物理系留青教师建立了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物理系,是我国海洋物理的开创者,并建成海洋物理硕士点、博士点。2021年,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撤系建院,更名为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经过90余年的变迁与发展,涌现了于良、刘智深、王宁、郑荣儿等卓越的海洋物理学家,为国家海洋物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67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3名,副高级职称22名,博士生导师7名(含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筑峰人才工程”特聘教授1名),“英才人才工程”6名,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试点实验室、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光学光电子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依托学校“东方红2”号、“东方红3”号科考船等大科学装备,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学院目前设有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物理与光电信息科学交叉博士点、智能信息与通信系统二级学科博士点、资源与环境工程博士点(海洋环境探测方向),拥有海洋物理山东省重点学科。其中,物理学是我国唯一具有海洋特色的物理学科。

学院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均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和山东省一流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也是山东省“卓越工程师”专业,学院还建成了国家一流课程、省一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十余门,并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合作设立了“尚光英才班”。学院在校本科生35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多名本科生获全国光电设计大赛一等奖,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个人、国家级金奖等国家级奖项,多名研究生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一直以来,学院为我国物理、光电,特别是海洋物理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分布于国防、工信部、国家海洋局、中船重工集团、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等,得到了各行业的广泛认可,涌现出了董兆乾、曾淳、李琪、王新龙、陈卫标、李忠平、陈戈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

学院与一批国内外大学、学术机构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法国里昂第一大学、日本静冈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许多国际学术机构,通过人员互访和联合培养学生的形式实现合作共赢,交流学生的优秀表现赢得了交流单位专家的普遍赞赏。

学院近年来以物理为本体,以海洋为特色,以光学为重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光物理与光电信息、多物理场耦合及应用、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等方向上开展系统的研究,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军委科技委等在内的大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达6000余万元,在海洋光电仪器、深水大功率电磁探测技术、海洋量子物理、量子动力学、低维纳米结构、微纳光学海洋传感、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成功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深海激光拉曼光谱仪等深海探测装备,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入选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发挥了学院在国内深海原位激光探测领域的引领作用;成功研制了国际首套水下量子通信系统,相关研究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学院成员还主持设计了天宫二号、风云三号气象卫星中光谱探测载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院秉承“格物致理、人和兴光”的院风,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紧扣国家“海洋强国”重大战略,将立足物理本体,强化光电重点,理工相辅,发挥海洋特色,着力培育海洋物理类高层次专门人才,开辟海洋物理新原理、新技术、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