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学院课程介绍

发布者:李乐乐发布时间:2021-10-09浏览次数:957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4103269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onic technology curriculum design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2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1.0

课程描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继《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及《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等电子类基础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之后又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课程是电子系各专业工作技能模块的必修课。课程主要内容是综合所学基础知识与单元电路,进一步学习电子电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验方法,最终制作完成一个整机电路。在过程中,学生将学会电路仿真的设计方法,加强焊接工艺训练,学会系统电路调试步骤、调试方法,学会电子电路测试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态度,为今后从事电子技术领域的工程设计打好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做到“会选”、“会算”、 “会仿”“会作”、“会调”、 “会测”。会选:根据系统电路的功能和指标要求,学会选择合适的单元电路会算:根据系统电路的功能和指标要求,学会计算确定电路参数会仿:学会使用电路仿真的方法,设计各单元电路和系统电路会作:学会焊接、安装制作硬件电路会调:学会调试电路的步骤、方法和技巧会测:学会测试电路性能指标的方法。

推荐使用教材:电子资料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 5

  2.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王红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4 6



电子信息技术前沿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Lectures on EE Frontier Knowledge

课程总学时16

课程总学分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本课程主要目标是帮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领域中的最新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成果,并对信息与通信学科的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形成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把握前沿知识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电子信息领域研究、开发和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了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及热门学术方向。了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等。了解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些热点事件以及我国自主发展科技的迫切性,树立科技强国的思想,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学生通过亲自搜集、总结相关资料,正确认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具备终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网络资料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论文

主要参考书:


计算机辅助绘图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4103267

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 in Computer Aided Design(CAD)

课程总学时16

课程总学分0.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5

课程描述: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适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类等专业,面向一年级本科生开设,是必修类工作技能课,是培养电子类专业工程师的关键环节之一。

课程目标:本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工程图样绘制的能力,主要是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工程制图实践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AutoCAD 上机实践指导教程》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自编指导书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其他

主要参考书:


企业项目实训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4103299

课程英文名称:Enterprise Project Training

课程总学时2

课程总学分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2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2

课程描述:《企业项目实训》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是在基础理论教学完成之后,利用模拟实训软件及仿真设备等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企业项目式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前了解企业的工作内容与使用的技术手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具体任务实训,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总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熟悉相关专业背景企业的运行模式,进一步掌握软硬件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进行实战开发、项目管理的综合能力素养。

推荐使用教材:自编讲义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电子技能实训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4203101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onic Skill Training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2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1

课程描述:《电子技能实训》是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入门课程,该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主要内容为:通过简单的学习让学生焊接组装成一个电子产品(例如:万用表)。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本课程为电子专业课程的工作技能课程。通过本课程,让学生掌握电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各元器件,熟练掌握焊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焊接技能,提高学生在将来工作中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自编讲义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其他

主要参考书:


电子线路设计仿真与实训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4201101

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 in Digital System Design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2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1

课程描述:通过本课程实验,掌握虚拟仿真和PCB 设计专业技能,能高效管理电气图形符号库、仿真模型库、PCB 封装库,能快速绘制原理图并完成仿真,能精确同步原理图和PCB,能合理布局、布线PCB

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利用仿真软件仿真电路、设计电路的能力,能够运用仿真软件所提供的虚拟仪器分析电路工作状态;根据仿真所得到的数据,改进电路参数,得到合理输出结果。同时,利用仿真软件所带的 PCB 设计工具,完成电路的PCB 设计,将仿真的电路转化为实际电路。

推荐使用教材:《基于 Proteus 的单片机可视化软硬件仿真》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林志琦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北航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69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 设计与仿真》张靖武,电子工业出版社, 07.4

[2]Proteus MCS-51&ARM7 系统中的应用百例》周润景, 电子工业出版社, 06.10



文献阅读与综述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4201101

课程英文名称:Literature Reading and Review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文献阅读与综述是面向电子信息科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在已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训练(英语)专业文献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熟悉电子及通信领域常用专业英语词汇,掌握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及写作技巧,具有阅读专业英语文献的初步能力;熟悉学术论文的一般结构、内容及写作方法,具备一定文献翻译科技论文和写作的技能;提高对信号处理相关专业的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熟悉此类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巩固知识点,并可通过专业文献延伸阅读初步学习新的前沿知识点。

推荐使用教材:由任课教师指定的英文专业文献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电磁场与电磁波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2101333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是电子、通信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且逻辑严谨。课程以电磁学为基础,运用矢量分析和场论等数学工具,以静态电磁场的解法和均匀平面电磁波的传播为重点,主要讲述静态电磁场及其解法、时变电磁场、平面电磁波的传播等内容。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宏观电磁场及电磁波的有关物理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计算方法;深刻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场、电磁波的性质;学生学会分析电磁场典型问题的方法思路;能利用电磁场、电磁波的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基本电磁问题;学生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或进行电磁学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准备必要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电磁场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钟顺时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5 10 月第 2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林为干等,电磁场理论,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 年;

[2]谢处方、饶克谨 ,电磁场与电磁波,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3]冯恩信,电磁场与波,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4]王蔷、李国定、龚克,电磁场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年;

[5]许福永、赵克玉,电磁场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6] William H. Hayt, Jrand John A. BuckEngineering Elecrtomagnetics (Sixth 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年;

[7] Bhag Singh Guru, and H seyin R. Hizroglu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ory Fundamentals. International Thomson Publishing, 1998 年;

[8]周克定、张肃文译,Bhag Singh Guru 著,电磁场与电磁波,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

[9] 周希朗,电磁场与波总复习,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0] 王家礼等,电磁场与电磁波学习指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年;







电路分析基础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2101202

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Circuit Analysis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先导课程,本课程从电路模型出发,着重讨论集总参数、线性非时变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电路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电路分析的理论教学,学生不但能获得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合理的思维方式,达到理解和掌握电路理论规律的目的,而且在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诸方面得到提高。

推荐使用教材:《电路分析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李瀚荪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6 年第 4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电路(第5 版),邱关源,罗先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 电路原理,于歆杰,朱桂萍,陆文娟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Charles K. Alexander,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  电路分析基础(4 )学习指导书,李瀚荪 吴锡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电路(5 )学习指导与习题分析,刘崇新,罗先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Multisim 10 计算机仿真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聂典, 丁伟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电子信息学科概论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2101329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Discipline in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课程总学时16

课程总学分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本课程面向大一新生。通过对本学科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与电子信息学科相关的核心概念,认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对象,了解电子信息学科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了解专业方向,了解大学学习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了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史与电子信息学科相关的核心概念,认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对象。通过培养方案解读,了解电子信息类专业所要求的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通过前沿知识学习,了解电子信息学科相关的热门学术方向。学生通过亲自搜集、总结相关资料,了解电子信息学科的应用背景;通过 ppt展示、讲解,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及项目答辩内容安排;正确认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具备终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了解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些热点事件以及我国自主发展科技的迫切性,树立科技强国的思想,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电子信息工程概论》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杨杰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09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现代通信技术,王丽娜,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12

[2] 互联网资料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2101213

课程英文名称:Advanced Programming

课程总学时32+32

课程总学分3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2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针对电子信息学科一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以“C 语言”为主要学习对象,以Linux 操作系统及GNU 编译器gcc/g++、调试器gdb 等为工具,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并培养程序设和编写的基本技能。

课程目标:你有没有好奇过:计算机为什么能够进行计算?计算机程序是怎样运行的?你是否想知道:计算机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有哪些?程序是如何编写出来的?如何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有哪些?“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将帮助你解决这些疑惑。学生还将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掌握 C 程序设计的基本技巧,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和编程风格,编写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计算机程序,能够使用 C 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推荐使用教材:C 程序设计(第四版)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谭浩强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0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Kenneth A.Reek (作者), 徐波 (译者). C 和指针(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

  2. 格里菲思 (David Griffiths) (作者), 格里菲思 (Dawn Griffiths) (作者), 程亦超 (译 者). 嗨翻 C 语言(第一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2102211

课程英文名称:Basic Experiment in Analogical Electronics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2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1

课程描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关于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其应用。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信号的处理、信号的产生、信号的传输”,电子元件、电子电路、电子系统的性能等系统知识。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种基本电子电路的电路图或框图、基本原理、基本公式和基本分析方法,并灵活应用于电子线路分析、计算、设计中。

课程目标:通过模拟电路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基本原理。基本掌握从理论到电路实现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求能够正确使用常用仪器,并能以最小的误差进行定量测量;能够自行完成预习,进行实验和写出标准的实验报告;能够自行设计和实现小规模的模拟电路实验。

推荐使用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童诗白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5年,第5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何金茂,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第 2

[2]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讲义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2101203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Analog Electronics

课程总学时64

课程总学分4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通信、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广泛、实践性强的专业基础课,既有基础的性质(基本原理),又有专业的性质(紧密联系科学试验和生产实际)。该课程介绍二级管、三极管、运放等常用半导体器件的一般物理机制和外特性,研究由这些电子器件构成的各种模拟功能电路的原理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要掌握电子信息类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有基本的应用与开发能力。通过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学生需要掌握基本放大器电路、集成运放电路、波形产生电路、功放电路、直流电源等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对基本的模拟电路具有分析、设计与开发的能力。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初步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模拟电子领域理论或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软件Multisim进行仿真和设计电路,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进行仿真和设计,并能够对具体实验电路进行分析,初步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模拟电子领域理论或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可参入相关电子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华成英、叶朝辉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57月,第5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第 4

  2.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第4

  3. 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据结构实验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102293

课程英文名称:Data Structure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16

课程总学分0.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5

课程描述:本课程是《数据结构》课程的实践部分。数据结构是研究数据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存储结构的一门科学,主要用于高效的检索算法与索引技术。《数据结构实验》课程能够将《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各种算法以代码实现,并运行于通用计算机上。

课程目标:数据结构实验的教学目标是是学生学会分析设计计算机所加工数据的数据结构特性,为程序涉及的数据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相对应的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所设计的时间效率分析与空间效率分析。

推荐使用教材:《数据结构》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严蔚敏等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63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 C 程序设计,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1





数据结构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101307

课程英文名称:Data Structure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数据结构”是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核心课程。通过深入了解数据结构的思想及其实现方法,结合数据结构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掌握分析、处理数据对象的能力,发展学生从事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能力。

课程目标:怎样将自己的程序运行时间降低?怎样合理的降低数据的存储空间?如何利用更少的计算资源完成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这些问题将在“数据结构”课程中找到答案。数据结构主要研究组织大量数据的方法,而算法分析则是对算法运行时间的评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到良好的程序设计技巧和算法分析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开发更高效率的程序。

推荐使用教材:《数据结构》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严蔚敏等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63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邓俊辉,《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 Mark Allen Weiss 著 冯舜玺译《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 语言᧿述》机械工业出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Digital Electronics

课程总学时56

课程总学分3.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信息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这门课研究数字逻辑器件及其在数字系统中应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所揭示的逻辑代数理论、科学思维方式和工程意识,是工科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学习后续课程比如微机原理、通信电子线路、现代电子技术等的重要基础。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是培养科学研究及生产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硬件能力的基本入门课程,是十分强调应用实践的工程性质的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器件基本原理和特性,比如开路门、三态门、触发器、定时器、寄存器、译码器等,为后续《数字系统设计》、《微机技术及单片机应用》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电路转换能力。能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逻辑抽象,转换成电路实现。使学生能够运用仿真、测试等简单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一个数字电路系统,具备电路的综合分析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闫石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6 4 ,6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数字电子技术》(第十版),Thomas L,Floyd 著,余璆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1 月出版。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系统方法)》 Thomas L.Floyd 著,娄淑琴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6 月出版。

[3]《数字电子技术重点难点及典型题精解》张锡赓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7 月出版。

[4]《数字电子技术第五版习题解答》阎石,王红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 月第出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2102219

课程英文名称:Basic Experiment in Digit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2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1

课程描述:本课程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重要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将学到的数字电路分析和设计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学生自行搭建电路,并结合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调试电路、排除电路故障,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创新,由学生自己出问题,设计电路,调试电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

课程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熟悉各种数字电路与脉冲信号的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学的工作作风。要求能够正确使用常用仪器,并能以最小的误差进行定量测量。能够自行完成预习,进行实验和写出标准的实验报告。能够自行设计和实现小规模的数字电路实验。

推荐使用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闫石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6 4 ,6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何金茂,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第2

[2]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讲义





数字信号处理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2101221

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课程总学时56

课程总学分3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语音、图像、通信、控制等多个领域,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述方法,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频域分析,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课程目标:该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信号处理基本方法,为从事电子信息领域科研、工程研发等方面工作提供基础知识。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该具有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要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电子信息类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有基本的应用与开发能力;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电子信息领域理论或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科技论文写作基本能力;了解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方针、政策、法津、法规以及经济管理知识,能正确认识电子信息技术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推荐使用教材:《数字信号处理第三版》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高西全 丁玉梅主编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3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胡广书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第2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2102231

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ation of Electronic Circuit of Communication

课程总学时16

课程总学分0.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5

课程描述:通信电子电路实验适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面向具有一定电子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和技能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是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无线调频收发系统和调幅收发系统的电路组成等相关的实验项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高频通信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性能。

课程目标:本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学风,进一步理解、巩固相关的理论课程内容,将模拟电子电路、通信电子电路、电路分析等课程的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加强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完成验证理论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理论创新思维。

推荐使用教材:《通信电子线路》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于洪珍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2 8 月第 1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讲义,自编

[2] RZ8653 型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平台实验说明书





通信电子电路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2101210

课程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s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通信电子电路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通信电子电路涉及许多通信理论知识、通信电路中常用的基本功能部件以及实际电路。课程从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以及系统整体的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地介绍通信系统中各种电子电路的功能、原理和设计方法,并引导学生掌握通信电子电路中基本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

课程目标:通过这门课程学生能够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常用电路的技术特点;掌握通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通信电子电路中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借助参考资料能够读懂通信设备电路图;借助仿真软件实现电路仿真及结果分析。了解目前我国芯片设计等热点事件以及我国自主发展科技的迫切性,树立科技强国的思想;将自然辩证法中的系统观、科学技术观和创新观与课程学习相结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通信电子线路》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于洪珍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64月, 第 1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高频电子线路》 张肃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5

[2]《通信电子线路》 高如云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6 3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2101222

课程英文名称: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ntroller

课程总学时:64

课程总学分4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微机原理与单片机应用》是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接口技术;学会硬件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测控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基本技能,为学生从事复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是一门既重视设计理论和方法,又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课程目标:学习完本课程,学生应全面系统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掌握单片机基本结构与片内功能单元配置,通过应用一系列配套的 I/O接口芯片,掌握 16 位微机和单片机与常用外设的接口技术;了解 PentiumCPU 的先进技术和总线标准。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单片机进行测控系统设计,具备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较扎实的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戴梅萼、史嘉权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8 2 月第 4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智能化控制仪表原理与设计》(第 3 版),徐爱钧、徐阳 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 3 月出版

[2]《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 4 版),吴宁、乔亚男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8 月第 4 版。

[3]《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 3 版),周荷琴、吴秀清 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12 月第 3 版。

[4]《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 4 版),彭虎、周佩玲、傅忠谦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6 月第 4 版。

[5] 《汇编语言》(第 4 版),王爽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1 月第 4 版。

[6] 《汇编语言:基于 x86 处理器》,[] 基普·欧文(Kip Irvine) 著,贺莲 等译,子工业出版社,2016 3 月第 1 版。

[7] 《现代 X86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丹尼尔·卡斯沃姆 著,张银奎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10 月第 1 版。

[8] windows 环境下 32 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 2 版),罗云彬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 月第 2 版。

[9] 51 单片机项目教程(C 语言版)》,吴险峰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8 月 第 1 版。

[10] 《手把手教你学 51 单片机——C 语言版》(第 2 版),宋雪松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5 月第 2 版。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实验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102292

课程英文名称: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an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2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1

课程描述: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应用,即:使学生能够实际解决一些典型的实时控制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单片机的组织结构、原理和应用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牢固地掌握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一般应用开发方法,为今后设计实际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微机原理实验是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上机实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设计和调试汇编语言程序等实际工作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通过微机原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理论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验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戴梅萼、史嘉权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3 8 月第 3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 东疆教仪 单片机,微机原理,实验指导书





信号与系统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2101219

课程英文名称:Signal & System

课程总学时:56

课程总学分3.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信号分析的理论和线性系统分析时域和变换域的基本方法。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本课程所讲述的有关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利用这些经典理论分析、解释和计算有关于信号与系统以及其相互之间的约束关系的问题。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信号分析理论和方法,掌握线性非时变系 统的各种描述方法,掌握连续的和离散的线性非时变系统的时域和变换域的分析方法,掌握有关系统的稳定性、频响、因果性等工程应用中的一些重要结论。

推荐使用教材:《信号与系统》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奥本海姆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3 年 第 2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管致中、夏恭恪.《信号与线性系统》(上、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郑君里、应启珩、杨为理.《信号与系统》 (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通信原理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2201102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s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的模型为主线,讲述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通信系统的分析方法。本课程理论性很强,有大量、严密的数学推导和公式,具有强的系统性和物理性。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该课程 ,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系统分析设计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论背景,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通过学习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研制历程,讲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满怀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了解现阶段的机遇与挑战。

推荐使用教材:《通信原理》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樊昌信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9 7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曹志刚,《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 苗长云,《现代通信原理及应用》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 张辉,《现代通信技术与原理》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通信原理实验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2202201

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课程总学时: 16

课程总学分: 0.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5

课程描述:《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是《通信原理》的实践部分,主 要内容有模拟信号发生器实验、抽样定理实验、PCM 编码、译码原理实验、△M 编码、 译码原理实验、FSK 调制、解调原理实验、PSK/DPSK 调制、解调原理实验等。通过以 上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通 过学习让学生掌握PAMPCM、△M 编译码的原理及实验方法,掌握FSKPSK 的调制解 调原理,使学生掌握一些通信工程方面常用的测试仪器的使用。通过实验来高对通信理论认识,加深对通信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各种传输方 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各种传输方式的实现方法。

推荐使用教材:《通信原理实验》讲义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其他

主要参考书: 《通信原理》,樊昌信等,国防工业出版社





信息论基础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80102201217

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Theory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信息论是一门研究信息如何有效可靠的存储、传输、处理、编码一般规律的科学。本课程系统讲授香农信息论的基本内容及应用,应用近代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围绕通信系统的需求阐述信息论的理论,建立在通信理论的数学知识基础之上,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较深刻地理解信息传输的基本理论,有助于发展和深化信息概念与信息理论,初步建立信息传输系统的整体概念,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是将信息论渗透并广泛应用于多种科学技术领域的必经之路。

课程目标:本课程采用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等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测度、信道容量以及信源与信道编码等理论问题,并通过课程实践促进学生对信息论基础理论的认知、知识迁移、和信息论工具相关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原理,提升自身信息科学领域应用的思维能力,培养利用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学习定性/定量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论方法。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能力、按需求搜索数据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并初步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通信和信息以及相关领域技术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傅祖芸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3 11 月第3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Robert J. McEliece,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and Coding(2n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USA,2001;中译本:李斗、殷悦、罗燕等译,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 月。

  2. Thomas M. Cover, Joy A. Thomas, Elements of Information Theory,

Wiley-Interscience, July 18,2006.

[3]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C E Shannon. The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1948, 27(7, 10): 379-432, 623-656.





信息论与编码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Theory & Coding

课程总学时: 64

课程总学分: 3.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5

课程描述:信息论与编码是一门研究信息如何有效可靠的存储、传输、处理、编码一般规律 的科学。本课程系统讲授香农信息论的基本内容及应用,应用近代数理统计方法研究 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 生的专业课。本课程围绕通信系统的需求阐述信息论的理论,课程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源及其信息量、信道及其容量、信息率失真函数、信源编码和信 道编码定理、信道编码的理论与方法等。信息论与编码建立在通信理论的数学知识基 础之上,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较深刻地理解信息传输的基本理论,有助于发展 和深化信息概念与信息理论,初步建立信息传输系统的整体概念,为后续专业课学习 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是将信息论渗透并广泛应用于多种科学技术领域的必经之路。

课程目标:本课程采用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等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测度、信道容量以及信源与信道编码等理论问题,并通过课程实践促进学生对信息论基础理论的认知、知识迁移和信息论工具相关应用能力的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概念、原理,升自身信息科学领域应用的思维能力,培养利用信息论的基本原理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学习定性/定量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论方法。课程内 容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能力、按需求搜索数据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并初步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通信和信息以及相关领域技术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傅祖芸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3 11 第三版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Robert J. McEliece,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and Coding(2n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USA,2001;中译本:李斗、殷悦、罗燕等译,信 息论与编码理论(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 月。

2)Thomas M. Cover, Joy A. Thomas, Elements of Information Theory, Wiley-Interscience, July 18, 2006.

3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C E Shannon. The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 1948, 27(7, 10): 379-432, 623-656.





自动控制原理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2201106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Automatic Control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自动控制原理是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现代控制理论、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的基础。其任务是帮助学生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和科研奠定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经典控制理论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校正方法,包括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控制系统性能的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和频域分析法,系统的设计校正方法,采样控制系统的理论和控制方法等。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力争实现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形成溶为一体。通过系统、全面地介绍和学习,使学生掌握经典控制理论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校正方法,包括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控制系统性能的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和频域分析法,系统的设计校正方法,采样控制系统的理论和控制方法等。

推荐使用教材:《自动控制原理》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胡寿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6 1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声学测量

开课院系 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80103101319

课程英文名称:Acoustical Measurements

课程总学时:16+32

课程总学分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2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声学测量是对声学现象进行客观度量的一项专门技术,同时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背景。声学测量技术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工程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探索自然奥秘、发展声学理论、推动声学技术的基石。该课程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声学测量方法、熟练使用各种声学仪器,深入理解声学基础知识、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科学实验方法。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在掌握声学理论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在电子声学技术方面的实践能力。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涵盖了应用声学中的大部分基本测量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中实验课程可直接为工程技术服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而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声学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声学测量》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陈克安曾向阳李海英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5 8 月,第1

考试形式:其他

主要参考书:

[1]《声学测量》,陈克安 曾向阳 杨有粮,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821 世纪高等教育环境工程系列规划教材)

[2]《声学测量原理与方法》, 吴胜举 张明铎 , 科学出版社 ,2014.1(现代声学科学与技术丛书)



声学基础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80103101257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Acoustics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声学基础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又是一门渗透性、交叉性极强的应用技术学科,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为后续《环境声学》《电声学》等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声学研究、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与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声学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所起的作用,获得声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声学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物理的方法分析、解决声学问题的能力。声学基础作为声学类基础性课程,是学生未来对于和声学研究相关项目必须具备的知识储备,并能够更快的掌握声学类的衍生学科的相关知识。

推荐使用教材:《声学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杜功焕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412月,第 2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许肖梅, 声学基础, 科学出版社, 2003.2,第一版。

[2] 马大猷,现代声学理论基础,科学出版社, 2004.3,第一版。





DSP 技术及应用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201107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课程总学时:24

课程总学分1.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是一种特别适合于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操作的微处理器,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技术领域。本课程是电子工程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讲授DSP 的原理、结构及开发应用技术。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 DSP 芯片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开发工具,以及 DSP 程序设计技术,最终使学生具备基本的 DSP 应用开发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电子产品开发、高端仪器与通信设备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DSP 原理与应用》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邹彦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9 1 月第 3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TMS320C54x Assembly Language Tools User’s Guide, www.ti.com 下载.

[2] TMS320C54x DSP Reference Set, Volume 1: CPU and Peripherals,www.ti.com下载.

[3] TMS320C54x DSP 原理及应用,乔瑞萍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



DSP 技术及应用实验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222107

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 in DSP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课程总学时:16

课程总学分0.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5

课程描述:DSP 技术及应用实验是DSP 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实践环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应用较多的DSP 器件的特点及性能指标;能够利用计算机软件CCS 完成可DSP 器件的设计,掌握设计流程,处理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能够将理论课所学知识在实践当中加以运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程目标:在软件方面:通过该实验,使学生能掌握 DSP 开发软件 CCS 的安装及使用方法,能够通过该软件编写相应的程序,并完成程序的修改、编译、下载等工作。而在硬件方面:熟悉实验箱上的 DSP 芯片 TMS320C54XX,了解其硬件结构跟指令系统;了解实验箱上其他的硬件资源以及他们跟 DSP 芯片的连接。

推荐使用教材:DSP 原理与应用》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邹彦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7 2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 SEED-DTK_DBD 实验手册 合众达电子 2006 年(实验箱附带)

[2] DSP 技术及应用 高海林 钱满义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7





FPGA 应用技术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FPGA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2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1

课程描述:FPGA 应用技术是数字系统设计的后续课程。随着微电子技术向高速、高集成度、低功耗的系统集成方向发展,在单芯片上集成嵌入式CPUDSP、存储器和其他控制功能的片上系统(SOC)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AlteraIntel)公司出的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解决方案,使得FPGA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领域的地位愈发重要。利用SoPC解决方案可将CPU、存储器、I/O 接口、低电压差分信号(LVDS)技术、时钟-数据自动恢复(CDR)以及锁相环(PLL)等系统设计所必需的模块集成到一片可编程逻辑器件(PLD)上,构成一个可编程片上系统。本课程主要讲述利用Altera 公司的第二代32 RSIC 嵌入式处理器Nios II 来实现SoPC 系统的整个过程,包括硬件资源介绍、开发工具Quartus II 的使用、Qsys 系统开发工具的设计流程以及基于Nios II EDS 嵌入式处理器设计等模块。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软核处理器设计流程及程序编写。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通过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进行嵌入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了解 Nios II 软核的分类、结构、使用方法及其与存储器、I/O 接口等外设的链接,掌握锁相环(PLL)、IP 库的使用方法。

推荐使用教材:VHDL 数字系统设计》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李欣 张海燕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9 9

考试形式:其他

主要参考书:

  1. VHDL 硬件述语言与数字逻辑电路设计 侯伯亨 顾新 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1

  2. 基于FPGA 的嵌入式系统设计 任爱峰 罗丰等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 基于Nios II 内核的FPGA 电路系统设计 赫建国 倪德克 等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程序设计实践(Python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Programming Design (Python)

课程总学时:16+32

课程总学分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2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本课程将基于Python 编程语言为学生开启一系列从通用基础到前沿应用的程序设计实践之旅,重点涵盖机器学习、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前沿热门领域,以经典案例的方式,结合实际的工业应用,培养学生具备数据工程师和算法工程师的基本能力。

课程目标:学生将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 Python 程序分析和解决人工智能相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尤其掌握调试和测试程序的技能;并能够使用 Python 语言,编写可维护性、可扩充性、较大规模的程序。

推荐使用教材:《程序设计导论:Python 语言实践》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罗伯特·塞奇威克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6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 (美)塞巴斯蒂安·拉施卡(Sebastian Raschka),瓦希德·. Python 机器学习.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

  2. []迈克尔·贝耶勒(Michael Beyeler. 机器学习:使用OpenCV Python 进行智能图像处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

[3] []Jan Erik Solem 著,朱文涛 译. Python 计算机视觉编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80504201307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Big Data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2.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本课程系统讲授大数据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技术及方法。包括大数据处理架构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分布式数据库HBaseNoSQL 数据库、云数据库、分布式并行编程模型MapReduce、基于内存的大数据处理架构Spark、大数据在互联网、生物医学和物流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在HadoopHDFSHBaseMapReduceSpark 等重要章节,安排了入门级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大数据关键技术。

课程目标:通过这门课程学生能够建立对大数据知识体系的基本认识,了解大数据发展历程、基本概念、主要影响、应用领域、关键技术、计算模式和产业发展,并了解云计算、物联网的概念及其与大数据之间的紧密关系。能够了解 Hadoop 的发展历史、重要特性和应用现状,Hadoop 项目结构及其各个组件,并熟练掌握 Hadoop 平台的安装和使用方法。能够了解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设计需求,掌握 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统 HDFS 的重要概念、体系结构、存储原理和读写过程,并熟练掌握分布式文件系统 HDFS 的使用方法。能够了解分布式数据库 HBase 的访问接口、数据模型、实现原理和运行机制,并熟练掌握 HBase 的使用方法。能够了解 NoSQL 数据库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差异、NoSQL 数据库的四大类型以及 NoSQL 数据库的三大基石;基本掌握 RedisMongoDB NoSQL 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能够了解云数据库的概念、基本原理和代表性产品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分布式编程框架 MapReduce 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能够了解大数据处理架构 Spark 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能够了解大数据在互联网等领域的典型应用。

推荐使用教材:《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 林子雨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7 1 月,第 2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Spark 编程基础(Python 版),林子雨、郑海山、赖永炫,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4 月第1





电声技术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80103211315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o-acoustic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30

课程总学分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电声学是声学领域中发展得比较快的一个分支,在各个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声学的出现与发展,推动了声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在于研究声电相互转换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声信号的传递、测量和利用,即扬声器与传声器,重点是扬声器及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使用。由于电声技术是当代音响技术的核心,本课程还将涉及一些音响技术的基础知识,从而为将来从事电声学研究、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与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声学对于电声领域的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获得构成电声系统中重要的电声换能器,包括扬声器、传声器的基本工作理论和知识、通过学生已掌握声学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物理的方法及工程实验方法分析、解决电声换能器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问题。电声技术作为电声领域基础性理论课程,是学生未来对于和电声学研究相关项目必须具备的知识储备,并能够更快的推动电声领域的发展进程。

推荐使用教材:自编讲义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声学基础,杜功焕等,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2,第 2 .

[2]扬声器和传声器原理与应用,陈小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5,1

[3]实用电声与微型扬声器,叶顺忠等,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1

[4]现代音响与调音技术,王兴亮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5,2

[5]音响原理与技术,巩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1





光电技术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201101

课程英文名称: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4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光电技术是以光电子学为基础,涉及光学、电子学、激光物理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本课程全面讲解常用光电传感器和光源的基本原理、主要特性、应用技术。本课程重点介绍基于干涉和衍射的精密光电测量系统的原理、构成、特点等。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将典型光电器件和光电测量系统应用于实践中。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光电器件的原理和特性;掌握典型光电转换电路的原理和特性;了解光电信息变换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应用;了解典型光电系统的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光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光电技术》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缪家鼎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1995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安毓英等,光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2002

[2]光电仪器:激光传感与测量,(意)西尔瓦诺·多纳特著,赵宏等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光纤通信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303301319

课程英文名称:Fiber Optical Communication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本课程是为通信或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设立的课程,旨在介绍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使学生对光纤通信这一在当今信息领域内高速发展并起着关键作用的技术有一较好的了解。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光纤传输原理与特性,光源与光发射系统,光探测器与光接收系统,光放大器原理与应用,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等,并将介绍代表当今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技术主流的波分复用光纤通信技术,以及代表未来光纤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全光光纤通信技术。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成为能够在通信及其他电子信息类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维护、运营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具体要有在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通信工程中通信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电子信息领域理论或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光纤通信》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刘增基等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Gerd Keiser ed.,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0 Third Edition.

[2]《光纤通信》,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李玉权,崔敏,蒲涛等译,李玉权校,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7

[3]《光纤通信系统》,杨祥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年第一版。





光纤通信实验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80303101235

课程英文名称: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1.0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2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1.0

课程描述: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选修实践模块的专业实验课程,采用“ZH5002 型光纤通信 原理综合实验系统” 开设相关实验内容。实验系统由电终端机和光终端机两个部分组 成,所涉及的技术在电终端机部分内有:24 线用户接口技术、DTMF 检测技术、PCM 编码技术、数字复接和分接技术(E1 传输技术)、HDB3 编译码技术、电终端定时技术 等;在光终端机部分内有:HDB3 编译码技术、同步数据接口技术、数据扰码与解扰码 技术、CMI 编译码技术、5B6B 编译码技术、误码检测技术、光纤端定时技术、波分复 用与单芯双向光路传输技术。

课程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光纤通信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光端机(电终端和光终端)组成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光纤通信中一些常用技术指标的测量方法,促进对光纤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培养专业兴趣和能力。激发学生应用基础专业知识投入科学研究。

推荐使用教材:自编讲义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光纤通信原理》,邓大鹏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9 2 [2]《光纤通信原理》,袁国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 2





环境声学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80103211317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Acoustics

课程总学时:30

课程总学分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工程学的应用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声学特色选修课。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际工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环境声学的工程应用能力。环境声学研究的对象是室内声环境和室外声环境,前者涉及建筑声学问题,后者主要是噪声问题。如何使需要听到的声音听得更好,将不需要听到的声音尽可能控制到最小的影响,一直是百年来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环境声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环境声学研究的对象是室内声环境和室外声环境,前者涉及建筑声学问题,后者主要是噪声问题。如何使需要听到的声音听得更好,将不需要听到的声音尽可能控制到最小的影响,一直是百年来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环境声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关于室内声场的具体评价标准、建造符合实际工程需要的室内环境需要的材料和结构的选择及应用;室外噪声的主要分类、噪声的评价标准、对于控制室外噪声影响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等。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程后与“声学测量”实验课相结合,对于可听声环境的建造能够形成初步的统筹性的掌握,为实际工程需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建筑声学设计原理》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吴硕贤主编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中国建工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0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机械振动与噪声学》,赵玫等编,科学出版社,2004

  2. 《声学基础》,杜功焕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环境声学基础》,孙广荣、吴启学 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





机器学习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 Learning

课程总学时:32+16

课程总学分2.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机器学习是电子工程系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三本科生。本课程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线性模型、决策树、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贝叶斯分类器、集成学习、聚类、半监督学习、深度学习的基本方法等教学内容。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器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利用这些理论方法,并借助软件编程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分析和求解。

课程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较深入地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并动手实现,比如决策树、神经网络、支持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基于自主式、合作式和研究式的学习方式,自主选题并团队协作完成小组研究,通过口头报告形式提供研究结果。了解 ML 的前沿科研成果,训练科学基本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学会撰写技术报告。

推荐使用教材:《机器学习》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周志华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6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机器学习实战》, Peter Harrington (李锐 李鹏 曲亚东 王斌译)

[2] Python 机器学习及实践》(第一版),范淼、李超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计算方法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201109

课程英文名称:Calculation Method

课程总学时:32+16

课程总学分2.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计算方法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作为计算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数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现代电子和通信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对于非计算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方法很有必要。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上实验各种算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即弄清怎么算,但并不需要在计算数学但理论上花费过多时间。因此本课程的授课着重内容的实用性,兼顾理论体系。同时在每个小节中适当增加的例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和理论算法,使得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生学习计算方法之后自己会算,同时可以编程序让计算机算。

课程目标:对电子系的工科学生这些“使用”算法的群体来说,需要重点讲授的是算法背后的基本思想,和如何使用这些算法去解决电科专业可能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而不是繁琐的数学上的分析的细节。即:计算方法是我们重要的工具,但不是最终的目的。在降低数学上的难度的同时,但在其它方面的要求又提高了。对电子系的学生要让学生明白在什么场合下,对什么样的工程问题,可以使用这种算法?针对一个具体的工程问题,到底该如何使用这种算法?计算机算法的实现,要高质量完成的问题!

推荐使用教材:《数值分析》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1年,第4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Numerical Recipes: The Art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3rd Edition). William H. Press, Cambridge Press, 2007



检测技术与仪器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201105

课程英文名称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检测技术与仪器”是针对电子信息学科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常见工程量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了解目前国内、外用于这些工程量检测的常用及先进的各类自动化仪表及系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前修课程及本课程的知识,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宜的测量方法,并逐步设计出先进实用的自动检测仪表及系统。

课程目标: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各种类别传感器的理论知识,掌握测量转速、位移、温度、压强等物理量的方法与技巧,掌握针对不同情况选择适宜传感器的方法,尝试自己设计电子产品去感知世界,能够使用各种检测技术去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

推荐使用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张毅 等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8年,第3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余成波 等编著,《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第2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 李英顺 等编著,《现代检测技术》,21 世纪电子信息与自动化2009

[3] 周杏鹏等编著,《现代检测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 孙传友等编著,《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101235

课程英文名称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课程总学时:32+32

课程总学分3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2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针对电子信息学科一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课程。本课程以“C++语言”为主要学习对象,以 Linux 操作系统及 GNU 编译器 gcc/g++、调试器 gdb 等为工具,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有关的概念和语法,并培养编写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好、较大规模程序的能力。

课程目标:学生将学习 C++程序设计有关的概念和语法,掌握 C++语言中类、对象、运算符重载、继承、多态等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以及模板、标准模板库 STL 等泛型程序设计的机制,体会和领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和泛型程序设计方法的优势,能够使用 C++语言,以面向对象的方法编写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好的,较大规模的程序。

推荐使用教材: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谭浩强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4年,第2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郭炜. 新标准 C++程序设计教程(第一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

[2] 约翰逊鲍尔(Richard Johnsonbaugh) (作者), Martin Kalin (作者), 杨贯中 (注释 解说词), 蔡宇辉 (译者), 李军义 (译者).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语言描述(第二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



嵌入式实验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222105

课程英文名称Embedded System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16

课程总学分0.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5

课程描述:《嵌入式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完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理论基础上,掌握 ARM 体系结构与编程后,进入本实验环节,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有利于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独立思维的氛围,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开发流程和步骤、工程师设计的方法和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方法;掌握嵌入式系统涉及开发的全过程,包括: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嵌入式的操作系统,主流的嵌入式芯片 ARM9 的基本结构,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嵌入式的 ARM汇编。嵌入式 linux 操作系统的开发方法,嵌入式系统与外部设备接口控制的方法。

推荐使用教材:清华教仪 2440 实验手册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嵌入式系统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221103

课程英文名称Embedded System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嵌入式系统》是一门以应用为中心、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专业知识选修课程,课程重点阐述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与主要设计流程,其以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原理为核心内容核心,课程是以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应用设计过程及方法为基础的专业知识课程。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和工程设计能力。学生将对嵌入式系统基本概念,设计流程增进理解,并掌握嵌入式系统基本设计方法,学生将具备能够完成基本外设接口电路的设计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嵌入式系统导论》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徐威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1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马忠梅等,ARM 嵌入式处理器结构与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2. 周立功 等,《ARM 微控制器基础与实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3. 王田苗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Data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Network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4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有的专业课,是计算机和通信两种技术相互渗透和结合的产物,在信息系统的构建和信息传播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包括基本概念和术语、数据通信信道、数据传输技术、数据通信组网设备、计算机网络及其体系结构、TCP/IP 协议、以太网、无线局域网以及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技术及其最新进展等内容。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一些实际的网络工程与应用问题。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管理和安全技术;学习通信协议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数据通信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 OSI TCP/IP基本模型及各层的基本功能;掌握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典型通信协议的关键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送层的基本功能,掌握IP 相关协议和 TCP 协议。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学完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能力、按需求搜索数据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并初步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杨心强,陈国友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82月,第5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邢彦辰等.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3 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7ISBN9787115526601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 7 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1ISBN9787121302954

[3] AndrewSTanenbaum 著,严伟,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第 5 版)[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ISBN9787302274629







海洋观测系统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201247

课程英文名称Ocean Observing System

课程总学时:16

课程总学分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海洋观测系统》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当前国内外的海洋观测系统,以及它们所采用的科学和技术知识与方法。该课程属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水下监测方向的顶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建立海洋观测系统概念,了解当前海洋观测系统的现状及其所采用的科学和技术手段。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内外经典的海洋观测系统,并对其所采用的技术有所掌握,尤其对于海洋观测网的建设和维护将有更加深入的学习。学完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能力、按需求搜索数据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并初步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Coastal Ocean Observing Systems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Yonggang Liu, Heather Kerkering and Robert H. Weisberg.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学术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577日,第1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 《海底观测系统》. 陈鹰,杨灿军等.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3

  2. 《海底观测: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 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0



水下光通信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Underwater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1.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水下通信是一项在水下收发信息的技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水下有线通 信可以通过铺设海底光缆、海底电缆的手段实现。由于电磁波在水中有很大的衰减, 所以陆地上广泛使用的电磁波无线通信,在水中很难实现。现在,水下无线通信主要 利用声波、特殊波长的光进行无线通信,分别称为水声通信、水下无线光通信。本课 程将重点介绍水下无线光通信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发展现状以及关键技术等,引 导学生了解水下无线光通信的设计方法及具体应用。

课程目标:本课程内容涉及电磁场理论、无线电通信理论、水声通信理论、媒质中的光通信 理论(包括光源技术、光传输技术和噪声处理技术等)和量子加密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水下无线光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系统组成以及关键 技术,了解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等。

推荐使用教材:《水下通信》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Marco Lanzagorta (), 付天晖等()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4101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可见光通信专用集成电路及实时系统/可见光通信关键技术系列》;编者:陈雄 斌,毛陆虹,迟楠,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12-01 1







水下光学与成像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201249

课程英文名称:Underwater Optics and Imaging

课程总学时: 48

课程总学分: 2.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水下光学与成像》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 程立足于海洋光学的基本物理原理,面向水下成像的具体需求,通过使用空气介质的 基本光电成像理论分析水下光电成像所面临的科学问题,通过学习水下光电成像的物 理过程,掌握水下光电成像的成像特点,进而熟悉当下国际前沿的水下光电成像方法。 该课程属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水下感知模块的顶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建立面 向成像的海洋光学的知识应用网络,了解当前水下光电成像技术的现状及其所采用的 科学和技术手段。

课程目标:向学生介绍水下光学成像过程,通过对比空气中的基本成像原理,使学生能够对 水下光电成像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从原理上认识水下光学成像面临的问题。学生在认识到水下光学成像面临的问题之后,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当下前沿的基于不同物理方法的水下光电成像技术以及特点,拓展自己物理、电子信息专业基础知识在具体场景问题上的应用。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融合前期所学知识点,学完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能力、按需求搜索数据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并初步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水中摄影学(理论与实践)》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L. E. 默顿斯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1979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光学》,赵凯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2]《工程光学》,郁道银,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颜色信息工程》,徐海松,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4]《海洋光学》,杰尔洛夫,科学出版社, 1981





水下机器人技术导论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201241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Underwater Robotics

课程总学时: 16

课程总学分: 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本课程将使学生了解水下机器人基本的原理、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水下机器人的发展回顾;水下机器人的总体设计、能源与推进系统、控制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和任务载荷,以及水下机器人的自主性讨论。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具备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素养、基本知识,并了解我国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树立科技强国的思想,为将来从事该领域的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水下无人航行器》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陈强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4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水下近场数据分析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201251

课程英文名称:Analysis of underwater near field data

课程总学时: 16

课程总学分: 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水下近场数据分析》是一门以海洋技术与电子信息相结合的专业知识选修课程,课程重点阐述了海洋技术的定义,范畴及海洋技术的基础知识。课程以海洋为探测目标,重点开展水下声学,水下光学探测的基本原理的讲解,并对获得的相关数据通过MATLAB 进行处理与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水下探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在于通过介绍海洋技术的定义、范畴,以及水下声学、水下光学基本原理,即声信号和图像信号的简单处理和分析,使学生对海洋技术有一个整体了解,能够确切掌握海洋技术的确切定义,清楚海洋技术与海洋工程的关系,深入了解水下声学探测以及光学探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简单的声信号以及图像信号的分析及处理,为学生未来从事海洋技术以及装备的研制奠定基础。具体目标要让学生掌握海洋技术的定义、分类以及范畴;学习相关的海洋科学知识,了解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等研究内容;学习水下声学,光学探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并熟悉MATALB 对声信号和图像信号的处理分析方法。

推荐使用教材:《海洋技术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陈鹰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7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尤立克等,《水声原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1990

  2.  苏润洲等,《基础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  

  3.  丁伟, 《精通MATLAB R2014a.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水下视觉导论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Underwater Vision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水下视觉导论》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是面向我国海洋强国战略需求、作为海洋探测的重要技术手段而开设的课程。该课程针对水下视觉的技术手段、水下成像特点、水下成像应用、水下成像基本物理过程、水下视觉后处理技术展开介绍。该课程属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水下感知模块的顶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建立基于视觉的海洋探测与感知概念,了解当前水下视觉的现状及其所采用的科学和技术手段。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生可以了解水下视觉的技术手段、水下成像特点、水下视觉应用、水下成像基本物理过程、水下视觉后处理技术。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融合前期所学知识点,学完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能力、按需求搜索数据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并初步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自编教案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  《海底观测: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 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0

[2]《光学》,赵凯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3]《海洋光学》,杰尔洛夫,科学出版社, 1981

[4] Computer Vision in Vehicle Technology: Land, Sea & AirAntonio M. López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book/10.1002/9781118868065

[5]《水声学:声呐分析、设计与性能》Richard P. Hodges 著,于金花等译,中国海洋出版社,2015.12









































数字图像处理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211309

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2.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数字图像处理是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图像通讯、多媒体技术等学科的基础,是一门涉及多领域的交叉学科。课程包括以下基本内容:数字图像的获取和量化处理,数字图像的频域增强、空域增强,数字图像复原,彩色图像处理,数学形态学等。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利用这些理论方法,并借助软件编程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分析和求解。

课程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较深入地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图像的成像原理,学会获取和使用各种图像资料,如常规图像、雷达图像、卫星图像等。对数字图像的增强、复原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比 Photoshop 中的γ曲线调整与学生自己实际编程的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基于自主式、合作式和研究式的学习方式,自主选题并团队协作完成小组研究,通过口头报告形式提供研究结果。了解 DIP 的前沿科研成果,训练科学基本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学会撰写技术报告。

推荐使用教材:《图像处理和分析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章毓晋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8,第2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图像工程-图像分析与处理(上册),章毓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冈萨雷斯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数字图像处理(MATLAB 版), 冈萨雷斯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 数字图像处理,陈传波,金先级,机械出版社,2004

  5. Gonzalez R. C. Wintz P.,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Prentice Hall, 2002

  6. Castleman K. R.,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Prentice Hall1996





数字系统设计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101233

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System Design

课程总学时:16

课程总学分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2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数字系统设计是一门工程应用类课程,是数字电路的后续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主要课程之一。随着专用集成电路(ASIC)技术的发展,以通用集成电路为主的传统设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数字系统设计要求。目前数字系统设计可以直接面向用户需求,根据系统的行为和功能要求,自上至下的逐层完成相应的述、综合、优化、仿真与验证,直到硬件验证。通过本门课程,使学生能够了解 EDA 技术的由来、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历程、传统的电子线路设计与 EDA 技术的区别及联系,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 PLD 结构、特点、功能述、输出配置、一般性测试等。掌握利用 VHDL 语言进行数字系统设计的能力并通过实践课程加以训练。

课程目标:在理论教学部分:向学生介绍 VHDL 硬件描述语言的基本知识和使用 VHDL 设计数字系统的方法,展示数字系统设计的新手段,使学生的数字系统设计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数字集成电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运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数字系统的基本方法,建立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理念。而在实验教学部分:本课程配有 32 学时的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当前应用较多的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特点及性能指标;能够利用 EDA 软件 QUARTUS/ISE 等完成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掌握设计流程,处理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

推荐使用教材:EDA 技术实用教程——VHDL 版》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潘松等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8,第6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数字系统设计与 VHDL,王金明,周顺 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VHDL 设计电子线路,Stefan Sjöholm,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 数字系统设计与 VHDL(2 )Charles H.Roth Jr.,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 数字集成系统芯片(SOC)设计,罗胜钦编著,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5. VHDL 数字系统设计》,李欣,张海燕 编著,科学出版社,2009





通信技术前沿讲座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Lectures on the frontier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 16

课程总学分: 0.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随着科技发展,全球空天地海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ᨀ上日程,预期将融合空间、陆 地、天空、海洋通信于一体,实现四域的无缝通信。本课程将从卫星通信、移动通信、 水声通信、水下光通信等几方面介绍目前通信领域前沿技术及课题,使同学们全面了解 目前通信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拓展专业视野,对本专业有更深入的 认识,同时帮助同学们更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目标:通过前沿技术讲座,使同学们了解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的架构、各模块之间的联 系以及熟悉各域通信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拓展学术视野,培养专业兴趣,启发学生深 入了解空间信息网络相关的工程研发及科学研究工作

推荐使用教材:自编讲义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 数字通信,John G.Proakis ,MasoudSalehi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年,第五版.

[2]《卫星通信导论》(第4 版),朱立冬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 月,第四版.

[3]《移动通信》,李兆玉、何维、戴翠琴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2,第一版.

[4]水声通信原理及信号处理技术,殷敬伟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9,第一版.







水声通信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201245

课程英文名称: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课程总学时: 48

课程总学分: 2.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本课程将介绍水下通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信号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水下通信的类 别,水声信道的特点与信道估计,Pattern 时延差编码通信机制,水声通信中的扩频通 信技术、OFDM 技术、时间反转镜技术、单矢量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水下激光通信等,并 引入实际使用或正在研究的热点技术,加深同学们对水下通信的理解与兴趣。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水下通信技术建立一定的认识,包括数字通信的优点,水声信道的特点与信道估计,水声信道的多普勒建模与估计,时间反转镜信号处理技术,判决反馈均衡,正交匹配追踪算法,以及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方式,水下电磁通信,水下光通信等。同时,对于将来有兴趣致力于信号处理、水声通信研究的同学而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显著加深其对本领域的认识,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水声通信原理及信号处理技术》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殷敬伟著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19,第一版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数字通信,John G.Proakis ,MasoudSalehi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年,第五版





水声信号处理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Underwater acoustic signal processing

课程总学时: 48

课程总学分: 2.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5

课程描述:水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史是与军事应用密切相关的,而水声信号处理更是与声呐的研制与发展分不开。随着声呐技术的发展,信号处理的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水声信号处理作为水声学的一个分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程将总结水声信号处理的发展史,介绍相关技术、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波形设计、匹配滤波、信道匹配等内容。

课程目标:随着水声学的发展,水声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已不只限于军事方面 。 海上石油 勘探、捕鱼、导航、通信 ,海上救助等方面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水声学的知识 。 作为水声学的一个核心部分的水声信号处理技术,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 为它是信息获取、储存、加工和显示的综合应用。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 技术的发展,水声信号处理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水声信号处理建立一定的认识,包括各种数字信号 处理技术对发射和接收信号进行技术处理,空间处理(波束形成等);时间处理(时域、频域);动态范围压缩;脉冲压缩;快速傅里叶变换,相关接收;匹配滤波;自适应波束形成等。同时,对于将来有兴趣致力于水声信号处理研究的同学而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显著加深其对本领域的认识,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声呐技术(第二版)》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田坦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第2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声呐信号处理引论,李启虎著,科学出版社,2012





卫星通信实验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satellite communication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32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1

课程描述: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选修实践模块的专业实验课程,是理论课程《卫星通信》 配套实验课程。实验系统基于软件无线电开发系统,实验内容以理论课程中的卫星定 位导航接收机为主,不仅包含GPS 接收机中的信号捕获、跟踪及定位实验,还引入我 国自主研发中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分析北斗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及定位方法, 使学生深入了解卫星通信及定位导航系统原理。

课程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卫星通信与定位导航系统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 卫星通信及定位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接收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软件无线电开 发通信及定位导航接收机的方法,培养专业兴趣和工程研发能力。启发学生将基础专 业知识应用于工程研发及科学研究。

推荐使用教材:自编讲义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数字通信,John G. Proakis 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年,第5 .

[2]《卫星通信导论》(第4 版),朱立冬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 月,第4 .

[3]GPS 原理与接收机设计,谢钢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1



卫星通信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Satellite communication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随着科技进步,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已上议程。卫星通信作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要一环,已成为通信业界研究的新热点。本门课程是通信工程相关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卫星轨道和星座设计、链路传输工程、多址技术、典型卫星通信网、卫星定位与导航系统。通过线上线下理论课程学习,学生能 够熟悉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卫星通信关键技术原理,了解卫星通信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同时配套卫星通信实验,学生可将理论落实到实际工程实验中,进一步掌握卫星通信及定位系统原理,高专业水平和实际技能,熟悉工程研发及科学研究的过程。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卫星通信的组成、卫星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和卫星通信导航等相关知识。同时,还结合最新的技术发展,介绍了卫星移动通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最新的卫星通信与导航系统。学生通 过学习能够将通信原理基本理论应用于实际卫星系统中,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同时引入前沿技术介绍,课程后期加入学生讲座环节,拓展了学生专业领域的视 野,升对本专业的认识,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结合同名实验课程,理论与实践并 重,学生能够利用工程开发平台完成实际卫星通信与导航系统的开发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卫星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了解卫星通信系统的构造及应用,了解现代新技术在卫星通信的应用及目前卫星通信技 术发展的状况。(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  

课程目标2:熟悉利用软件无线电平台实现卫星通信与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的过程,能够使用实际工程开发平台实现通信系统部分关键技术的开发。(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3:学会使用已有知识认识、理解实际通信系统,并能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实验课实践,尝试分析及解决实际通信系统中出现的问题。(知识迁移及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课程目标4:课程中会结合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引入前沿科技介绍,要求同学 能课前调研相关科技动态,熟悉相关产品、产业等发展趋势,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及 较深入的专业视野。(自主学习及专业素养)  

课程目标5:课程后期引入学生讲座环节,讲座内容为目前卫星通信领域前沿的技 术,学生组队完成课题研究,并汇总为PPT,向其他同学讲解。通过该环节,同学们能 形成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熟悉科研过程,具备基本的文献查阅能力及技术汇报能力 (科学思维与科研训练)

推荐使用教材:《卫星通信导论》(第4 版)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朱立冬等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5 3 月,第4

考试形式:

主要参考书: (1Timothy Prat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econd edition

  1.  卫星通信(第二版),甘良才 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2. Dennis Roddy,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fourth edition

  3.  王丽娜,Introduction t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电子工业出版社





移动通信技术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071503231107

课程英文名称:Technique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移动通信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较 强的专业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了移动通信的基 本概念,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移动通信电波传播及数字调制技术,GSMCDMA 数字蜂窝 系统,介绍了3G4G5g系统,并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的历史及发展趋势,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 概念和基本原理,以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CDMA 为范本,学习移动通信系统的基 本结构、基本技术和设计思想。介绍3G4G5g 系统的技术发展路线和技术现状,为 学生今后从事全球组网,全球个人通信和多媒体通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研制历程,讲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满 怀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了解现阶段的机遇与挑战。

推荐使用教材:《移动通信(第五版)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章坚武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75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吴伟陵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年。2.《移动通信技术》 余晓玫、高飞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7 月。

  1.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Theodore S. Rappaport 著,蔡涛等译,电子工业 出版社,1999.11

  2.  《移动通信原理》 (美)斯图伯尔 著,裴昌幸 等译/2014-06-01 /机 械工业出版社





微电子基础实验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microelectronics fundamental

课程总学时: 20

课程总学分: 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4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微电子基础实验》是为本科生所开设的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半导体物理C》配套的实验课程,是培养方案中的核心实验课程之一。

课程目标: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半导体物理实验的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MOS 结构高频 CV 特性测试(必做)、肖特基二极管的电流-电压测试分析、肖特基二极管的 势垒高度和半导体的杂质浓度的测试分析、半导体电子结构仿真与分析、半导体电学参数测试、高 频光电导衰减法测量 Si 单晶少子寿命、四探针法测试半导体电阻率和构建晶体结构等。课程的开 设为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半导体材料的测试分析、设计及与此相关的开发、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 实验基础和专业基础,以适应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工作的需要。

推荐使用教材:《半导体物理实验和器件实验教程》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刘诺、钟志亲编写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55 月,第1

考试形式:其他

主要参考书: 1.《半导体物理与器件》,Donald A. Neamen 著  

  1.  《半导体物理导论》,刘诺、钟志亲等,科学出版社,第1 版,2014.5 出版  

3.《半导体物理学》,刘恩科等编,电子工业出版社,第7 版  

4. 电子科技大学互动教学空间:“半导体物理”



专业课程设计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Curriculum Design

课程总学时: 两周

课程总学分: 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两周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本课程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以集成电路相关理论作为背景知识,在服务于理论课程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认识集成电路正向和逆向设计流程,学会版图取方法、电路设计与仿真方法、 版图设计方法以及运放的基本测试方法,能够设计搭建基本的集成电路单元。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增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版图取、设计单元电路以及运放的测试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理论知识,通过预设的问题和实验中遇到的小故障,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教程》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王向展等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51

考试形式:其他

主要参考书: 1.《半导体集成电路》,朱正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年第二版。  

2.何乐年, 王忆.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仿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3. 曾庆贵.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专业综合实验

开课院系:海洋技术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Integrative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 一周

课程总学分: 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一周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本课程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工作技能层面的必修课程,实验内容涉及了半导 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工艺及材料、集成电路设计等多个方面,学生在修完半导体物 理、微电子器件、微电子工艺等理论课程之后的集中实验课程。

课程目标:1. 掌握半导体材料特性、半导体器件性能测试技术;

2.理解影响材料性能的因素,进一步掌握相关理论和概念;

3.学会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验证的一般方法及流程,掌握利用工具软件进行 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技术。  

4.在处理设计中,能够针对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文献检索、仿真等手段给出解决方案。同时,引导学生在设计环节中要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推荐使用教材:微电子专业综合实验讲义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集成电路与微系统封装技术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Integrated Circuit and Microsystem Encapsulation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 16

课程总学分: 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半导体封装是集成电路芯片生产完成后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是器件到系统的桥 梁。本课程介绍集成电路与微系统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典型微集成电路的封装 技术,并着重论述了当前应用广泛的先进芯片封装技术,主要有四方扁平封装(QDP)、 焊球阵列封装(BGA)、倒装焊(FCB)、多芯片组件(MCM)和3D 封装技术,并介 绍了封装电测试和封装材料等,最后简介基础电路封装技术研究的学科前沿和今后的 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电子封装技术的主要工艺过程、常见器件 级封装技术、模组组装技术和光电子器件封装技术;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经过微电子封装工艺流程的讲解(其中部分 工序是可以在封装试验中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 象。掌握常见器件级封装中三种常用的封装技术:塑料封装、陶瓷封装和金属封装, 其中熟练掌握常用的塑料封装技术。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气密性封装、封装可靠性工程和缺陷分析 在整个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中的重要性

推荐使用教材:《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技术》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李可为编著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第2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1.《现代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实践》,李惠军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集成电路设计》,叶以正,来逢昌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3.《高级电子封装》,作者:理查德(RichardK.Ulrich), 机械工业出版社





微电子技术前沿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Prospect of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 16

课程总学分: 1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本课程以集成电路为核心,以晶体管原理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及加工技术以及在微 电子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微电子机械系统、电子封装等交叉学科知识为基础,重点讲述 微电子领域的新材料、新结构、新方法,新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掌握集成电路及其系统的进步历程和前沿技术;拓宽 电子类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具备跟踪微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能力。

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可以深入了解影响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多个重要规律和 物理定律,理解微电子技术目前出现技术天花板的物理原因和应对策略,了解现在微 电子技术领域出现的新型材料,新型工艺,新型结果,新型应用等多方面的前沿信息具备通过文献检索和阅读,追踪微电子技术最新前沿进展的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英文版)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Ken Martin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微电子学概论》,张兴,黄如,刘晓彦,北京大学出版社。

2.《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英文版),Stephen A. Campbell, 电子工业出版社

3.网络资料





半导体物理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Semiconductor Physics

课程总学时: 64

课程总学分: 4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半导体物理”课程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半 导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探讨半导体器件在不同状态下所发生的物理过程、规律及相关 应用。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半导体材料的基本性质、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方法, 为后续的《模拟集成电路》、《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等课程铺垫基础,并为“集成电路 制造生产实习”、“集成电路与微系统封装技术”等综合训练作好理论知识的准备。通 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半导体领域常见的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学完本课程,学生应具备用所学“半导体物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增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见半导体材料及其器件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和基本理 论。(知识目标)

2. 能够将课程所学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半导体材料识别,基本参数测定等工程问题的适 当表述中。(能力目标:理论分析)

3.能够掌握载流子的三大输运方程,并根据具体条件进行简化。(能力目标:理论分 析、创新能力)

4.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小组研究(MEMS传感器件或集成电路的优化设计出物理层 面的建议)。并通过口头报告或书面研究报告形式供研究结果;出问题并解决 问题的能力。(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创新能力)

5.升社会服务意识,增强会责任感,学以致用,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解、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半导体物理方面的问题。(情感目标与价值目标)

推荐使用教材:《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美)尼曼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8年,第4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顾祖毅,田立林等《半导体物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1.  刘恩科《半导体物理学》,ISBN:9787118065626,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量子与固体物理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Quantum Mechanics and Solid-State theory

课程总学时: 64

课程总学分: 4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量子与固体物理学”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核心课程。在学生培养方案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从单原子、分子量子理论到多原子、分子量子理论,进一步研究多体问题的量子力学理论——“固体物理”的能带理论。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及规律、微观尺度物质运动的研究手段及方法,了解它们在本专业相关技术中的应用,为后续课程(如“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等)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学完本课程,学生应具备用所学“量子与固体物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增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量子和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以 及重要模型和结论 。(知识目标)

  2.  了解如何将数学与物理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到固体物理学的简单问题中去。(能力目 标:理论分析)

  3.  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小组研究,并通过口头报告或书面研究报告形式供研究结果;  升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创新 能力)

4升社会服务意识,增强会责任感,学以致用,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解、分析、 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量子和固体物理方面的问题。(情感目标与价值目标)

推荐使用教材《量子力学教程》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曾谨言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22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固体物理学》,黄昆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出版。2《量子力学》,张永德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1. 《固体物理学》,胡安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三版。



微电子器件基础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icroelectronicdevices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本课程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微电子核心器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各种基本晶体管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和设计、应用特点,为进行集成电路设计、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奠定重要的基础。

课程目标:1.熟练掌握PN 结二极管、双极晶体管以及MOS 晶体管等集成电路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理想电流电压特性等专业基础知识。

2.能够掌握影响集成电路器件性能的关键问题与参数,能够应用微电子器件的基础理论对应用电路进行原理分析、计算、评价,并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根据所学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提出满足特定参数要求的集成电路器件设计方案。

推荐使用教材:《微电子器件(第4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陈星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8年,第4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微电子器件基础教程,郭业才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2微电子器件与IC 设计基础,刘刚编著,科学出版社,2019





模拟集成电路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本课程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模拟集成电路基本概念和原理,各种模拟集成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的问题和设计技术发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半导体工艺、器件等基础知识对简单模拟集成电路进行分析、仿真和设计。

课程目标:1. 学生将掌握模拟集成电路基本概念,掌握单级和差动放大器基本原理,掌握放大器主要参数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能够应用半导体工艺、半导体器件、晶体管原理、电子线路等基础理论对模拟集成电路进行分析,掌握高性能运放的设计方法。

3. 能够针对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具体问题,选择与使用文献检索等现代化工具,进行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方案设计。

4. 了解模拟集成电路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前景,了解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发展难题,树立科技强国的思想。

推荐使用教材:《模拟CMOS 集成电路设计》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Behzad Razavi美)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94月,第2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精粹,(美)SansenW.M.C.著,陈莹梅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01

数字集成电路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IC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本课程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知识课程。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各种基本数字集成电路单元的电路结构、特性、设计、分析方法。深入探讨深亚微米器件效应、电路设计、互连线建模化、信号完整性、时序分析、时钟分配等主题,为该专业的同学继续深造和就业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分析的一般流程,掌握各种基本电路的分析和优化方法,初步掌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方法,能够进行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实践。

  1.  了解和掌握关于数字集成电路中组合逻辑和基本时序逻辑单元的概念、原理和工作过程,学会设计基本的电路单元。掌握加法器、乘法器等运算功能单元的电路结构和原理,学会设计简单的数据通路运算单元。了解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和设计分析的一般方法,学会集成电路标准单元法的设计方法, 学会规划和设计数字集成电路的功能单元,了解和掌握互连线的延时、电路延时等数字集成电路模块的时序分析和优化方法,了解信号完整性问题、时钟不确定性问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根据需求分析和确定电路的设计目标,出电路设计方案。

  3.  了解超深亚微米阶段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能够跟踪学习主流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发展,学会和掌握运用主流设计工具进行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分析的方法,能够运用数字集成电路知识和相关EDA 工具软件,通过设计、建模和仿真,解决的复杂的工程问题。

推荐使用教材:《数字集成电路--电路、系统与设计(第二版)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周润德译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712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透视(第2 版)(影印版)》,[Digital IntegratedCircuits:A Design Perspective]Rabaey J.M.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月,ISBN9787302079682

2)《CMOS 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第四版)》,SungMoKang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4 月,ISBN9787121249877

3)《半导体集成电路(2 )》,主编:朱正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 4 月,ISBN9787302185123





MEMS 技术导论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EMS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是微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课程,是本专业培养微纳传感器和执行器理论与技术人才的核心课程之一。MEMS 课程集理论性、技术性和方法性于一体,为MEMS 传感器、MEMS 执行器和MEMS 工艺等相关课程ᨀ供设计开发等技术支撑和现代工具,使学生对MEMS 器件和MEM 器件制造工艺及原理有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概念,解决这些课程中所涉及MEMS 传感器的系统级、器件级和工艺级的设计与仿真技术问题,了解硅MEMS 制造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和仿真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有助于ᨀ高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掌握典型微传感器和微执行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掌握基本的微制造技术;培养微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将相关工程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具备采用工具软件进行相应的系统级、器件级、工艺级设计的能力;可利用计算机对器件结构进行优化分析,并反馈指导对器件设计的改进与优化;掌握MEMS 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MEMS 工艺制造领域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使学生具有一定工艺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微机电系统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庆安译)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

考试形式: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1Stephen D. S.著,刘泽文等(译),《微系统设计》,ISBN7121004224,电子工业出版社  

  1. Gregory T. A.著,张文栋(译),《微传感器和执行器全书》,ISBN7030105656

科学出版社

3、徐泰然著,王晓浩等(译),《MEMS 和微系统—设计与制造》,ISBN7111132262机械工业出版社

4、黄庆安 等译,《MEMS 材料与工艺手册》,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5、王晓浩,熊继军, 等译《MEMS 和微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张文栋,等译《微传感器与微执行器》,科学出版社,2011

7、黄庆安 译《微机电系统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Semiconduct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本课程主要介绍光电子器件的固体物理基础、半导体物理及器件基础,以及光电子器件的类型和工作原理、系统应用等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半导体器件相关的物理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常见半导体器件参数和器件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之间的关系。能够使用典型的光电子器件进行光电探测。初步具备新型器件的跟踪研究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通过课程培养使学生了解光电子器件的物理基础、器件类型及基本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器件系统应用,为进行相关光电器件的设计与研究供关键理论支撑

课程目标:1、了解半导体中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过程及属性,掌握光电子器件相 关理论与器件物理,为光电子器件的研究、设计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2以半导体的光吸收、辐射复合和受激辐射为基础,熟悉半导体的光电效应、电致发光效应,掌握光电子器件的基本类型、结构、工作机理、电学特性、电学特性参数表征及其应用。

3、熟悉常见的光电子器件的类型和工作原理、系统应用等内容。

推荐使用教材:《光电子器件物理学》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卢俊 王丹 陈亚孚 著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9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固体物理学》,陈长乐,科学出版社,2007

2.《半导体物理学》,刘恩科 朱秉升 罗晋升,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半导体器件物理》,(美)施敏,(美)伍国珏 著,耿莉,张瑞智 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4.《光电子器件》,汪贵华,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微电子工艺基础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icroelectronic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本课程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制造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概念。本课程涉及物理、化学、电学、微纳加工技术等。课程主要内容为集成电路(IC)工艺原理,是以单项工艺为基础,介绍集成电路制备所涉及的材料、性能、工艺以及所依托的原理。本课程为学 生从事电子信息相关领域特别是微电子学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 基础。

课程目标:1. 掌握IC 工艺中的基本概念、专业术语、主要硅基材料的性能和单项工艺技术等 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理解IC 制造中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IC 工艺中的单项工艺技术所依托的原理,分析和理解复杂 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工艺,以此得出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合理结论。

3. 通过与IC 工艺相关的工程实践,能灵活运用所学IC 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加 深对所学IC 工艺知识的理解。

推荐使用教材:《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关旭东编著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9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陈军宁等, 半导体制造工艺基础,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1.  赵鹤鸣等, 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2

3)阮刚编著,集成电路工艺和器件的计算机模拟——IC TCAD 技术概论,复旦大 学出版社,2007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专用语言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Circuit Language

课程总学时: 16

课程总学分: 1.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随着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专用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传统的电路图、流 程图的方式入手来设计电路已无法满足快速开发设计的需要。本课程主要讲授硬件述语言Verilog 以及如何用它来述、模拟和综合数字系统。课程将介绍Verilog HDL 语言以及应用Verilog HDL EDA 工具开发设计数字系统的基本方法及技术,具有很 强的工程实践性。学生通过对Verilog HDL 语言及EDA 技术的学习和训练,获得现代 硬件数字电路的软件化设计方法,了解并初步掌握当代国际数字技术设计领域的最新 技术;激发并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在数字技术领域的进一步深入探索和 进行创新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掌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方法,掌握VerilogHDL 的基本语法知识,能够对集成电路进行建模和仿真。

2.掌握硬件述语言VerilogHDL 几种重要的建模述方法,包括:数据流建模、构建模、行为建模等,能够对集成电路和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表达。3.学会对相关模块设计进行仿真验证,了解关于虚拟器件、IP 核开发和验证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掌握状态机建模和可综合设计的理念和技巧。

推荐使用教材:《Verilog 数字系统设计教程(3 )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夏宇闻等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5 6 3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1J.BhaskerA Verilog HDL PrimerThird Edition),Star Galaxy PublishingISBN: 9780965039161

2 巴斯克 夏宇闻译,Verilog HDL 入门(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9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术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IC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1.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课程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将把学生带入集成电路版图 的世界,学生能够学习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封装和版图验证相关原理和技 术基础知识;能够了解如何将集成电路设计结构转化为集成电路工艺加工过程所需的 光刻板。学会利用集成电路EDA 软件绘制版图,并根据各种电路要求进行优化,最后 进行设计规则、电学规则和电路版图对照检查。

课程目标:1. 掌握集成电路版图基本概念、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基本原 理;掌握集成电路封装与版图设计技术、版图验证技术;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版图设 计与工艺加工技术内在关系。

2.能够应用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半导体物理、晶体管原理、微电子工艺等 基础理论对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中的时序、寄生、匹配、噪声等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 获得有效结论。

3. 能够根据集成电路工程要求,结合微电子工艺加工方法与集成电路设计理论, 出集成电路版图的设计方案,设计满足需求的版图,并能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 识,考虑集成电路布图保护等知识产权因素。  

4. 能够基于集成电路工作机理,采用科学方法对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复杂工程问 题进行研究,并分析与解释数据、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推荐使用教材:《集成电路掩模设计--基础版图技术》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塞因特(Saint,C.)、塞因特(Saint,J.)著, 周润德、金申美译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06

考试形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

 [1]  Christopher Saint, Judy Saint, IC Mask Design: Essential Layout Techniques,1st,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2004.

[2] Alan Hastings, The Art of Analog Layout, 2nd, Prentice Hall, 2005



射频集成电路基础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RF Integrated Circuit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0

课程描述:本课程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 射频电路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包括射频电路基础知识、谐振电路和匹配电路、射 频器件(滤波器、放大器、振荡器、混频器)设计,即从传输线理论、射频网络理论 出发,系统介绍射频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课程目标:1.掌握射频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参数;

2.掌握射频电路的基本研究方法;重点掌握传输线理论和射频网络理论;

3.掌握射频滤波器、放大器、振荡器、混频器的设计方法;

4.了解射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前景,了解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发展难题, 树立科技强国的思想。

推荐使用教材:《射频电路理论与设计》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黄玉兰编著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20141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1 射频电路设计—理论与应用(第二版),()路德维格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8 3.

2CMOS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段吉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8



微传感器与海洋专用芯片设计

开课院系:电子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Micro-sensors and Ocean-specific Chip Design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1.5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6

含实验或实践学分:

课程描述:《微传感器与海洋专用芯片设计》主要围绕新兴微纳米技术在信息感知领域的应 用,深入结合海洋科学及工程技术方向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微传感器和基于微传感 器的海洋专用芯片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本课程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课程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微传感器分类与发展、图像传感器、热微传感器、机械微传 感器、人体健康传感器、自然监测传感器、磁微传感器、微传感器接口电路、新型微 传感器介绍、传感系统以及网络、海洋探测传感器介绍、海洋专用芯片设计与应用等。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微传感器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 并结合海洋专用芯片及其应用开展实践性项目规划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 学研究态度。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微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发展趋势,以及 微传感器芯片在海洋信息领域的应用,了解微传感器芯片设计、加工制备、封装测试 等流程,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学完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科学的思维能力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  理解掌握微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发展趋势;  

  2.  理解掌握海洋传感器的分类、应用,以及微传感器芯片在海洋信息领域的应用;

  3.  了解掌握微传感器芯片设计、加工、封装、测试流程;

  4.  掌握电子线路设计分析方法,具备微电子器件参数测试分析方法;

  5.  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小组研究(包括问题简化假设、建模、求解、结果分析、模型修正等),并通过书面研究报告形式供研究结果,增强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使用教材:《An Introduction to Ocean Remote Sensing

推荐使用教材编者:Seelye Marti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推荐使用教材出版时间及版次:October 2004, 1st version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主要参考书: 1. 郁有文编,《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第二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年出版。  

2.张锡富编,《传感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年出版。  

3.张洪润,张亚凡编,《传感技术与应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出版。  

4.九院校编写组,《微电子学实验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年出版。

5. Stephen A.CAmpbell,《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中译本,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年出版。  

6. 杜秀娟,苏毅珊著,《水下传感器网络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 年出版。  

7. 雅各布·弗雷登(Jacob Fraden)著,宋萍,隋丽译,《现代传感器手册:原 理、设计及应用(原书第5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年出版。  

8.阮勇,董永贵著,《微型传感器(第2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9.张伙带,韩冰,刘丽强等著,《海底观测新技术》,海洋出版社,2018年出

10.胡向东等编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年出版。

11. 阮勇,尤政 编著,《硅 MEMS 工艺与设备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2018 年 出版。

12.乔尔·库比著,李会丹,袁晓伟,王景中译,《微机电系统设计(MEMS)和原 型设计指南》,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