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果副教授中标重大社会服务项目“海洋水体与大气同步观测系统建设技术开发”

发布者:郑文奇发布时间:2020-08-31浏览次数:1313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公开竞标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海洋水体与大气同步观测系统建设技术开发”项目,经过积极对接和精心准备,我院陈树果副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成功中标,项目经费近1700万,是近5年来学校承担的最大横向社会服务项目。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等不利因素情况下,学校专家积极响应国家需求,勇于承揽重大社会服务项目,服务国家海洋经济发展。

  由于中国近海海洋大气环境的复杂性,不仅存在浑浊水体,还存在吸收性气溶胶以及复杂的海洋动力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因此,中国近海也是全球近岸水体中极具代表性的水体。相较于全球其他水体,水色遥感产品在中国近海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使国产海洋水色卫星充分服务于我国近海和全球的海洋环境监测,中国海洋大学通过该项目的支持,将沿中国海岸线建立8个具有长期连续海洋水体与大气光学性质监测能力的检验系统,所开发的系统能够在在无人值守的条件下,实现水体与大气光学参数等长期、连续、稳定的观测能力。在充分获取和认知中国近海海洋水体与大气光学性质的基础上,充分服务于国产海洋水色卫星HY-1C/D卫星及新一代水色观测卫星的海洋遥感产品检验。

  科学技术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项目标书准备与投标、合同起草与签订、税费减免和项目开展工作条件等各环节全面做好支撑保障,确保项目中标和顺利执行,为学校服务国产海洋水色卫星的遥感产品质量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背景资料:

  自1978年第一颗水色卫星传感器CZCS由美国发射正式开启了海洋水色遥感的新纪元,接下来的美国SeaWiFS、MODIS和VIRRS 以及欧洲的MERIS和OLCI等水色卫星传感器的相继发射,水色卫星传感器所获取的数据被广泛应用于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以及海洋地质等研究领域,甚至在内陆湖泊水体的监测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和未来的海洋-地球观测与预测系统中,水色卫星数据已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2年以来,我国陆续发射了多颗自主设计研制的海洋水色遥感卫星。从神舟三号飞船搭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CMODIS, 到海洋一号水色卫星主载荷——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 COCTS 和海岸带成像仪 CZI,我国自主海洋光学卫星遥感技术与应用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全球大洋水色水温探测、全球气候变化监测、近海海洋环境探测和海洋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海洋卫星遥感技术与应用推广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